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养另一个生命,带领孩子,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小儿外科急诊,牵拉肘最常见。图片来源:Shutterstock“医生医生,小朋友突然手没有办法伸直,不想让我们碰也不想用那只手。我们看外观又没有肿胀,放心不下带来急诊看看。”事实上这样的对话经常在急诊发生,因为这是很常发生的典型牵拉肘症状。小儿外科急诊牵拉肘最常见
医院急诊儿科专任主治医师李逢卿表示,牵拉肘是急诊室中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正确名称是“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俗称“肘错环”或“保母肘”。好发在儿童学会走路后,多数介在1~5岁间,女生比男生稍多。
李逢卿解释,牵拉肘主要是因为照顾者外力牵扯所引起,特别容易在急速、突然间用力的状况下产生。幼儿因为桡骨发育尚未完全,韧带无法紧密包住桡骨头,在过度牵拉的情况下,导致肘部出现半脱位。
牵拉肘主要症状是,突然感觉疼痛无力,受伤的手肘可以弯曲但无法伸直,旋转或伸直时会出现疼痛感;所以幼儿会避免使用受伤的那只手也不想别人碰触,但是外观上没有任何的肿胀或瘀青。
李逢卿说,临床上有经验的医师只要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协助复位,不需要特别的医疗介入。主要还是要请照顾者小心,不要突然或是急速的牵拉小朋友,以免造成牵拉肘的发生。
蚊虫叮咬先止痒再观察病灶变化
另外常见来就医的外伤就是蚊虫叮咬。李逢卿指出,蚊虫叮咬最怕幼儿不停地抓造成后续感染问题;建议如果普通的蚊虫叮咬,可先用冰敷降低痒感,家里也可以准备外用药膏为小朋友止痒。但两岁以下幼儿不适合使用含薄荷类的药膏,以免皮肤过量吸收,导致神经症状。
台湾即将进入夏季,常见的隐翅虫也要特别注意。李逢卿提醒,除了避免在皮肤上直接拍打蚊虫,造成毒液飞溅感染,若叮咬的肿包附近出现水泡、红疹或患处范围扩大,千万不要自行挤破,还是应当就医治疗比较保险。
意外撞伤先观察持续呕吐、头痛尽速医
另外针对常见的跌伤、摔伤、烫伤、割伤、擦伤,李逢卿也提出建议。他指出,幼童若受伤后出现瘀青肿块,但活动力未受影响应无大碍,建议前24~48小时可进行冰敷,每次10~15分钟,一天可敷数次,如此可降低不适感。
若是在眼睛附近,用冷毛巾敷着就好,才不会因为太冰而引起眼睛更不舒适。也不要直接揉搓肿胀部位,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皮下出血。
除了观察活动力外,呕吐现象也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持续性呕吐、头痛、肌肉力量改变、抽搐等,就一定要赶紧就医。
烫伤冲冷水、擦伤刮伤观察有无异物
烫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李逢卿指出,若烫伤的伤口是干净的,不需清洁与止血,但可马上将伤口不停地冲冷水以减少疼痛。若有水泡不须戳破它,只要让水泡自行吸收掉就好;若不慎破掉,可以先用生理食盐水冲洗后,再擦上烫伤药膏。处理烫伤,“冲、脱、泡、盖、送”,是处理的重要口诀。
至于擦伤刮伤,若伤口缓慢地渗血,但是皮肤的深层组织仍是完整,只要保持伤口干净与通风,不需过度的包扎。
如果看到脂肪层表示伤口较深,就应就医治疗;若无法判断伤口有无残留异物(碎玻璃、泥土、沙子、屑屑等),也必须就医,否则同样容易引起感染。
李逢卿表示,临床上常碰到家长将伤口紧紧包覆,但过度包扎恐会影响血液循环,拉长伤口恢复的时间;尽量保持通风干燥,才有伤口恢复。如果担心外出伤口暴露,其实只要铺上一片简单的灭菌纱布,再以透气胶带简易固定即可。另外千万不要听信偏方,以免造成伤口恶化。
遇疾病善用三角评估法:外观、呼吸、循环
林口长庚急诊儿科主治医师吴昌腾医师则建议,当小朋友遇到疾病状况时,可以用三角评估法快速评估幼童病情进展。
第一个是外观,除了活动力、嗜睡状况外,食欲不佳或是对应显得无精打采、一直哭闹都代表有可能潜在变化。
第二个是呼吸,如果呼吸变得急促、费力或是不正常的呼吸声,都代表呼吸有问题。
第三个是循环。可以观察脚趾头、嘴唇等部位,如果变得苍白、发紫或是出现大理石斑,都可能代表病情进入到比较严重程度。
往期推荐
黄瑽宁:孩子喜欢挖鼻孔,家长该怎么办?黄瑽宁:从效果到副作用解析新冠疫苗vs.传统疫苗小孩和宠物第一次接触就上手摸猫狗前的5礼仪黄瑽宁:孩子的「为什么」有分3种,这一种最不能忽略关于新冠疫苗的7个关键问答掌握更多正确健康知识,轻松养小孩!
订阅黄瑽宁医师健康讲堂
★版权所有,转载前请申请开白,核准授权之内容须完整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