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事情
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比如普普通通的拖把
竟能割断手部血管,致手重伤……
小闫今年20岁,在开封一所大学上学。年6月9日晚上9时许,她在宿舍里拖地,用的是那种旋转式的拖把。
洗拖把时,因旋转拖把上端的塑料手柄断裂,使里面的钢管裸露,右手手掌被裸露的钢管割伤,里面的肌腱和血管全部被割断。医院后,医生在显微镜下用了2个小时,才将断开的肌腱和血管重新缝在一起。
医生表示,因小闫的右手掌内肌腱和血管均被割断,如果不能缝合,该手的功能可能会丧失……
值得注意的是
像小闫这样被清洁工具弄伤的
其实并不是个例
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扫卫生时,手里的拖把尾部塑料头脱落,拖把边缘锋利的不锈钢管径直戳在了宋女士的手腕上,伤口长达7、8厘米,缝了20多针。
年5月,江苏南京市的丁先生在家拖地板时,拖把顶端的塑料头突然掉落,由于拖地的动作有个惯性,拖把杆一下刺到丁先生的左膝内侧,瞬间血流如注……
钢管+塑料把手≈“标配”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扫帚、拖把的杆子大部分是不锈钢和金属材质,杆子的顶端配有直接套在钢管上的塑料把手,但很少能看到有产品使用螺丝等固定。
虽然,一些扫帚、拖把的包装上写有类似“小心被夹具所伤”的提示字样,还有对胶棉的卫生和使用保养的提示,但就是没有对塑料头和钢管的安全作出提示。
据了解,目前扫帚、拖把并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多数扫帚、拖把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且企业标准也仅是对拖把的外观和金属杆的材料作出要求。
谨防生活用品藏“杀机”其实,我们也不用对这些生活用品产生心理阴影,大多数受伤者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手部保护措施,不注意安全细节所致,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家务劳动中最好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要量力而行。
一旦发生受伤出血情况,最好不要用云南白药或是扑热息痛来处理伤口,更不要用面巾纸、卫生纸包扎伤口。因为云南白药、扑热息痛等的碎屑粘到伤口时,会形成一个硬甲,到医院后不好处理,反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感,更有甚者会加重患者的外伤伤情。
受伤后可先用较干净的布或纱布包扎伤口,医院处理。戳伤多发生于软组织部位,一般不会造成骨折,但最好在伤口缝合后,拍个片子检查下,看是否伤及神经或肌腱,避免留下后遗症。
此类拖把、扫帚有安全隐患!
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
最好养成戴手套的习惯!
▍素材来源:大河报,沈阳晚报等,版权归属原作者
▍综合整理:安全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