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伤
发生的原因:幼儿在奔跑、玩耍、游戏时不慎跌倒,容易在头部、膝盖、手肘处受伤,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天,更容易引起出血,严重的会骨折。处理方式:1、瘀伤:用冷毛巾或毛巾包冰块敷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利镇痛和消肿;2、外伤:先清洁伤口周围,如果伤口较深,用自来水或盐水洗伤口,并用酒精消毒,医院救治;3、骨折:处理骨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要移动受伤的肢体。若骨折处有伤口,应先止血,然后包扎伤口。最后用夹板或木板固定伤肢。固定伤肢时,必须固定骨折部位之上及其下的两个关节位。及时拨打就医。备注:创可贴只能使用15分钟,15分钟后要取掉。预防措施:1、保持地面、特别是卫生间的干燥,发现有水迹要立刻抹干;2、窗户要加设安全栏,窗户旁不摆柜子、椅子等,以防幼儿爬去后堕下;3、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板上有凹陷、破损,应立即修补;4、做好安全教育,上下楼梯、玩大型玩具时教师要维持秩序。02鼻出血
发生的原因:鼻部外伤、缺乏维生素、气侯干燥、鼻腔异物。处理方式: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2、捏住鼻翼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3、出血较多可用脱脂棉塞入鼻腔,填塞紧才能止血;4、经上述处理,鼻出血仍不止,医院处理。预防措施:1、控制儿童的剧烈活动;2、饮食要注意孩子切勿多吃炸煎及肥腻的物品;3、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4、禁止抠鼻孔。备注: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若自鼻孔流出的血已不多,但小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一定要让他把“口水”吐出来,若吐出来的是鲜血,说明鼻后部仍有出血,一般方法难以止血,医院处理。如果小儿经常发生鼻出血,医院做全面检查,查明原因。03惊厥发生的原因:幼儿出现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厥较为常见,此外,幼儿缺钙引起的手足抽搐,或患有癫痫、低血糖或中毒等也会引起幼儿惊厥。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处理方式:1、防窒息:让幼儿侧卧,防止分泌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2、塞毛巾: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在幼儿上下牙之间,以防幼儿咬伤舌头。若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3、送医院:随时擦去痰涕,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拨打,做好就医的准备工作。备注:在此过程中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2、要注意营养均衡;3、幼儿高烧及时就医;4、有抽筋、羊癫疯史的幼儿必须时刻有成人加强看护。04异物卡喉发生的原因:幼儿出于好奇,常把小豆子、小珠子、钮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这不仅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幼儿口含食物哭闹、嬉笑时最易发生气管异物。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处理方式:1、气管异物,让患儿俯卧在教师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适当用力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时,可让患儿平卧,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患儿的脐与剑突之间,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促使横膈膜抬起,用肺底产生的气流逼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除。对于婴幼儿可立即倒提其两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2、咽部异物,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为多见。小儿咽部异物大多扎在扁桃体或其周围,引起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咽部异物不要自行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无法取出,医院处理。备注:以上方法不奏效,应医院处理。催吐法拍背法预防措施:为了避免误食的发生,防止此危险,孩子吃饭时候家长要在一旁叮嘱他,不要打闹或大声说话、大笑、仰头等,平时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特别是幼儿)买颗粒过于细小的零食或果冻,减少孩子发生异物误吸的危险。教育孩子吃东西时不能说话。幼儿进餐时禁止恐吓、责骂、逗弄幼儿,防幼儿哭、笑而将食物吸入气管。孩子健康的成长是家长、幼儿园、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健康,孩子们才能开心、幸福地成长。我园一直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也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高度重视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与幼儿园一起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