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运动及工作中难免出现磕磕碰碰,最常见的就是扭伤、拉伤、挫伤等不合并开放性伤口的损伤,通俗来说就是没有出血的损伤。
一般手腕、脚踝、肩关节、膝关节及颈腰椎等部位较为常见。受伤机制常见的有因姿势不合适导致扭伤或受到钝器碰撞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其中最常见就是“脚崴伤”。
如何第一时间识别是轻度的还是重度的损伤?
轻度损伤,受伤部位没有发生形态上的改变,皮下软组织会出现血肿和炎性渗出,常见表现: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需要警惕的是,骨折同样会有这样的症状,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这里能动,肯定没骨折”,“不是特别疼,不能是骨折”,”就是崴脚了,没事儿”。。。。。。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发生,主要从三个特有体征评估,明确是否有骨折需要X线片,甚至进一步CT片检查。
骨折的特有体征:
畸形
通俗讲就是受伤部位的外观出现了改变。
反常活动
通俗讲就是受伤部位,较平常出现了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骨擦感或骨擦音
通俗讲就是在受伤部位活动时能感觉到骨头摩擦,听见骨头摩擦的声音。
虽然讲的很通俗,也不需要您记住,为了避免早期自我评估失误,延误最佳处理时机,医院就诊,请外科医生帮忙评估诊治。
医院就诊,如何自己院前急救?记住POLICE原则,POLICE原则是目前国际推荐的损伤处理程序。
P:Protect
对损伤部位进行简单固定保护,严禁反复揉搓以及剧烈活动损伤部位。
OL:OptimalLoading
伤后48小时内持续休息,之后“适当的负荷”。因为适当的活动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的肿胀,并刺激帮助损伤部位自我修复。
I:Ice
第一时间进行受伤部位的冰敷,建议冰敷20分钟-60分钟,如果需要可以2小时重复一次,直到疼痛明显减轻。既往有深静脉血栓、血循环障碍等病史最好不用冰敷。外伤后若是想使用的热敷、理疗、膏药、活血化瘀等方法,最好在48小时后再使用,否则会加重出血和水肿。
C:Compression
在冰敷过后对受伤部位利用弹力绑带等加压包扎,减轻局部组织的出血和渗出。注意压力要适中,否则会有循环障碍的可能。建议72小时之内使用。
E:Elevation
尽早抬高患肢,受伤部位抬高放置,要高于心脏来减轻肢体的肿胀,下肢的外伤可以平卧后下肢垫高,足抬高约30cm左右,手外伤的可以把手抬高。
这只是简单的院前自救方法,有些操作需要得医生帮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医院检查诊疗,请外科医生进行评估之后,才能避免延误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损伤。
beauici您的支持,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