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护体,BBC的这片可不止有点意思

前方高能预警,今天这片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的,连十点君都看到起鸡皮疙瘩。

怕虫的、密集恐惧症的请自动远离!

到底是什么样的汉子才能写完这篇文?

作者:影哥

来源:口袋电影(ID:kaoyanhand)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你身上有虫!

对,别看了,说的就是你!

你还不信?

那这片,你得好好看看——

《BBC:与寄生虫共存》

豆瓣评分8.1,看过的人不足。

但这片真的每一个人都该看看。

毕竟尽管你不愿承认,但这些寄身虫,它真的存在我们的身体里。

不知道大家吃过没,反正我小时候打虫药吃过不止一回。

原本以为,身体里的虫早该在那个时候就被杀死了,但看了这片后才发现自己实在太天真。

有些虫,它与我们的身体共存。

例如绦虫。

绦虫,是一种极成功的寄身虫。

它不但有数以千计的不同物种,而且相对来说它体形“巨大”。

百度百科上说,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21.米。

你没看错,也不是我手误,它是真的能长到21米。

21米长的绦虫新闻暂时还没报道过,但5.2米的已经被发现了。

港真,一米多的躯体里寄生着5米多长的虫子,这想想也是醉了。

为了研究绦虫在人身体内的生长活动,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来到了肯尼亚。

他要寻找的是藏在牛肉里的绦虫。

额,就是这种看着像“太阳蛋”一样的幼虫包囊。

在成功找到三个后,为了科学,主持人英勇的干了它。

额,此时我有一句“敬你是条汉子”一定要讲。

然后弹幕就成了这样——

虽然说胃酸可以杀灭病菌,但绦虫可不是简单的路人甲。

它不但没被消灭,反正利用人体的这个自卫机制,借着胃酸腐蚀包囊外壳的时机,幼虫趁机跑出,流入了肠道。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它到家了。

和绦虫把人体的肠道当家一样,虱子们也在我们的身上划定了各自的山头。

比如头虱占据的是我们的头顶发梢间。

在那里它们翻滚跳跃,饿了喝点血,渴了也喝点血。

然后是阴虱,因为它们圆圆的,猛一看和蟹有点相像,所以它们也被称为“蟹虱”。

别看它个头小,但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人体上的阴虱竟和类人猿身上的虱子份属近亲。

因此推测在万年前,人与类人猿可能处于同一环境。

除了头虱和阴虱之外,人体上还有一种体虱。

它多存在我们的衣服上。

港真,实在太扎眼,这图我就不上了,还是来张类比图吧。

右边深色的是头虱,左边浅色的是体虱。

是不是看着很像?其实它们在10万或20万年前还真是一家。

只不过当时,一只头虱不小心掉了下来,落在了人类的衣服上。

自立山头之后,环境的改变也慢慢演化出一种新品种。

科学家们就从头虱和体虱的这种变化推断出人类穿衣服的大致时间。

虱子只是令人很烦恼,绦虫暂时也很纯良,但有一种寄身虫那可是致命的——

疟原虫。

疟原虫听着可能有些陌生,但一说疟疾大家肯定都知道了。

而疟原虫就是疟疾的病原体。

它一般通过蚊虫传播,进入人体后会吃了红血球内的血红蛋白,之后迅速成长分裂出16至32个裂性体孢子。

很短的时间内,它们会从寥寥可数变得浩浩荡荡、成群结队。

如果这种分裂是发在人体内,那人体会因缺少红血球而引发贫血,然后细胞毁损留下的废弃物也可能会阻塞血管,从而引发生命危险。

当旧的宿主身命体征变弱后,疟原虫就会寻找新的宿主。

而此时为了让蚊子更好的寻找宿主,疟原虫甚至还会让蚊子嗅觉的变得更强。

就问你可怕不可怕!!!

在人体的寄生虫中,除了疟原虫十分危险,还有一种寄身虫同样不能小觑——

弓虫。

弓形虫的原虫生存在猫的体内(敲黑板,划重点)。

被感染的猫排出拥有弓形虫暖囊的粪便,然后会被老鼠吃掉。

为了完成生命周期,弓形虫必须再次回到猫的身体里。

哪有老鼠自愿死在猫嘴里的,所以最可怕的来了,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

弓形虫会控制老鼠的思想,让它们变得不再害怕猫。

厉不厉害?害不害怕?所以当人体内有了弓形虫会怎样?

不知道你们会怎么想,反正我觉得网友“贾怡芳”说的挺对的。

至于影片里科学家们调研的结果,大家还是自己去看吧,毕竟震撼的不是一点半点。

看到这,现在该没人拍着胸脯说自己身上没有寄生虫了吧。

所以文章开头那句“你身上有虫”,可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当然寄生虫带来的也不全是危害,有些时候它还是蛮有益的。

例如水蛭可以用在医疗事业中。

水蛭素可以阻止血液凝固,这是目前人类所知最强的抗凝血剂了。

当遇到重大的外伤流血时,没办法清楚血液时水蛭边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除了看得见的帮助,无形中寄生虫们也改变了我们许多。

例如寄生虫让我们变得礼貌。

而过敏反应也与寄生虫有着莫大的干系。

所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而且自然界的寄生虫,甚至人体里的寄生虫也远远不止这几种。

但正如主持人在结尾所说: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这些不寻常的生物。

尽管它们外表有些“奇怪”,甚至可以说是可怕。

但谁叫它们寄生在我们的身体中呢。

如果躲不了、逃不掉,那还不如保持平常心。

可以恶心一小会但尽量不要害怕,更不要视而不见。

面对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也要相信,未来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它们、直至控制它们为我们所用。

好了,想看的哔哩哔哩弹幕网有,叫做《与虫共存》,至于今天的彩蛋……我觉得还是不放了吧。

▼点击图片,看更多好戏:

▼长按下图识别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埌浠涔堝尰闄㈠ソ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鏈夊悕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yfcs/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