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物侵入气管
勿追着孩子喂饭
异物侵入气管是非常危险的,3岁以前的小朋友因为臼齿发育未完全,咀嚼功能全靠门齿或犬齿来完成,有时候爸妈喂食小朋友较硬的食物,小朋友往往偷懒,会把这类食物含在口中,如果此时又一边玩耍一边吃,很容易一不小心跌倒或大哭时深吸一口气,就会把异物吸入气管之中了!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幼儿在嬉戏时应禁止饮食,此外,爸妈或主要照顾者更不应该追着孩子喂饭,意外事件的事前预防,绝对比事后治疗更为重要!
3岁以下应禁止直接大量食用坚果类食物
气管内的异物,以花生最常见,不可以让3岁以下幼儿直接大量食用花生、豆类、腰果之类的食物,除非是磨成泥状;否则每一小块都可能成为进入气管的异物。
坚果类食物(包括花生、腰果、开心果、夏威夷豆等等),对婴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食品,建议爸妈应寻找替代食品给小孩子咬,例如,米饼、早餐谷麦片都有类似像坚果类食物脆脆的口感,或是把吐司面包切条烤一下让它脆脆的。
再来就是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找寻比较有口感的,例如,欧美的爸妈会把小黄瓜、苹果、胡萝卜等等切成条状让小孩咬,满足宝宝的磨牙口欲期。
误食鱼刺,勿喝醋
小朋友若误食鱼刺,第一个症状往往是进食困难,哭闹疼痛。
坊间有一种说法,可饮用醋来治疗误食鱼刺,因为醋有软化的作用,事实上,醋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软化效果,加上食道喉头的黏膜若遇到强酸的刺激,可能会产生水肿、溃疡,甚至造成气管开口的阻塞,引起窒息或是化学性的灼伤、发炎,所以爸妈切勿误信偏方!请直接至耳鼻喉科请医师评估处理。
哈姆立克急救法
陈万德医师指出,若是异物卡住气管、脸色发黑,此时需要急救,急救方法称之为哈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
患者年龄1岁以下
当急救对象是1岁以下婴幼儿,先让伤者脸朝下,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上,头比胸低,一手固定头颈,另一手掌从两肩胛骨间向前拍打;接着翻转脸朝上,头比胸低,两根手指放在婴儿乳线下一指宽处,向下连续挤压1?2公分,直到异物排出。
患者年龄1岁以上
当急救对象是1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的身后,一手握拳并以虎口面放在伤患肚脐上方的腹部,另一手放在拳头上并紧握,用力从抱住患者腹部上方,间歇性的压迫,把气管内的异物给挤出来。
避免孩子身边出现任何直径3公分以下的物品
陈万德医师提醒,为了避免发生异物侵入气管的意外,绝对不要让孩子身边有直径3公分以下的物品。此外,尖锐物品、所有可吞食的物品(包括成人食用的维他命或药物)也应该放在可以锁起来的柜子中锁起来,避免让小小孩有取得的机会!
二、流鼻血
3大常见原因
原因1、异物入侵
孩子们的好奇心强烈,有时会将小物品塞进鼻孔中,造成流鼻血,甚至造成继发性的感染;此外,孩子们也常对于自己的身体感到新鲜好奇,喜欢抠鼻孔,鼻腔很容易因此薄化,血管暴露之后就流血了。
原因2、鼻腔发炎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是造成幼儿鼻腔发炎两大原因,加上孩子们不断大力揉、擤鼻子,力道掌控不当时,这些动作将造成原本已相当脆弱的鼻腔黏膜破裂,而流血不止。
原因3、温差太大
室内外温差过大时易造成血管反复放松与紧缩,造成鼻黏膜容易破裂流血;此外,当气候较干燥或是夏天经常待在冷气房中,鼻腔需要更多血液流经以提高温度与湿度,此时若鼻腔调节功能有问题,鼻黏膜容易充血肿胀、干燥,进而发生流鼻血的状况。
Q:为什么孩子静静的睡觉,也会流鼻血呢?
许多爸爸妈妈感到纳闷,为什幺小朋友静静的睡觉也会流鼻血?最主要是因为不论是哪一种原因所引起的鼻腔黏膜受伤,都不见得会立即流血,这些浅浅的伤口往往要等到有外力再进行破坏,或躺下血液集中在鼻部、运动、血管扩张时才会流血。
止血2步骤
Step1:直立坐姿
陈万德医师表示,流鼻血时,让孩子采取直立坐姿,头部前倾,而不是往后仰,才不会干扰到正常呼吸、甚至因鼻血倒流而呛到!鼻子位置要比心脏高,降低血流压力,因此为了避免血液向鼻部集中,不能故意将头压低,理论上,流鼻血时,平躺也是不适当的姿势。
Step2:压迫止血法
出血点90%以上都是在鼻中膈非常靠近鼻孔的位置,这也是鼻腔内最狭窄而空气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所以一旦出血,可用压迫止血法,用手指将流血侧的鼻翼,也就是鼻孔外围鼻子没有骨头的部分,向中间且向对侧眼睛的方向压迫5~10分钟,直到停止流血为止。若流血不止,请尽速就医。
NG做法!拿卫生纸塞住鼻孔
流鼻血时,拿卫生纸塞住鼻孔是错误方式,其实,最后出血点是因为自行凝血而停止流血的,不是因为卫生纸塞住才不流血的!如果一不小心塞得太进去,也很容易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危险;此外,由于卫生纸并非无菌,卫生问题也是一大考量!
三、撞到头
情境:从床上摔下
小宝才6个多月大,有一天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额头瘀青,肿起来,此时该怎么办呢?
几乎所有的孩子开始能够翻身、爬行、行走之后,都会有撞到头的经验!有别于成人,观察0~2岁的孩子身体结构与整体发育,可以发现其头部所占比例重于身体其他部位,因此,当小孩发生跌落或是碰撞意外时,头部先着地的机率较高。
不过,爸爸妈妈勿过度担心,即使是头骨尚未密合完全的新生婴儿,头部也有脑脊髓液(CSF)的保护,因此,如果是从床的高度跌落,一般并不会有脑出血的情况产生,换句话说,只要不是过度猛烈撞击,例如从一层楼高的高处跌落,或是一时失控的暴力行为,很少会造成严重的头部伤害。
72小时内观察3指标
孩子跌到或撞到头部之后,如果没有明显的外伤(包括流血、瘀青),只是肿了个包,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用力搓揉患部,1岁以下婴儿也应避免使用冰敷。最重要的是要观察以下3件事情,一旦出现下列状况,应立即送医或立即拨打:
观察指标一:
孩子有没有昏迷?
观察指标二:
72小时内有没有出现鼻孔或耳朵流出血或水样的液体、持续呕吐、走路不稳、头痛欲裂、意识不清的情况?
观察指标三:
除了头部以外,也应注意四肢、胸部、腹部等有无伤害,例如,手脚一侧比较软弱,或是手脚出现抽筋状况。
最常见的是头部碰撞所引起的脑震荡,症状一般有呕吐、头昏、食欲不振。它的临床表现如果轻微会自行痊愈;但若严重时需要医师专业的诊断与住院观察。头部撞击或是外伤,若没有明显脑部受伤的症状,观察72小时大多无碍。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撞到头之后,经过72小时的观察,没有任何症状产生,不表示之后一定没事,有少数病例是在2个星期后才发作!需要经由医师进行专业的电脑断层扫描等各类检查,才能做出判断,因此爸妈持续细心的注意与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食谱网我坚信,赞赏是不耍流氓的鼓励!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