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城里的一代宗师接骨神手黄乃聪先生

金华名医系列

著名骨伤科医师黄乃聪(~)

人物介绍

简介

黄乃聪,生于年1月27日,逝于年5月4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人。

任职

伤骨科医师,医院业务院长,浙江省中医骨伤科三大流派之一的奠基人。

行医人生

家境贫穷,九岁丧父,同年进金华贫民习艺所半工半读。十六岁满师后,跟义父、金华名医郑克荣学习中医骨伤科。义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悉心传授,督教甚严,不仅教以伤科医技,还授以武功。

武功是伤科的基础,黄乃聪习技刻苦勤奋,不管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都坚持不懈苦练。日子久了练出了一副好身架、好武功,为他后来医术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他曾随义父临诊于医局,年,黄乃聪三十六岁,又与义父在金华城内净渠头自己家里开设骨伤科诊所,开始济世行医,接骨疗伤,医名日隆。

生前曾任历届金华市(县)人民代表、市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总会会员、医院业务副院长、金华市中医协会主任。

十年“文革”动乱期间,黄乃聪被批判斗争,身心备受摧残,酿成严重疾病,又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治疗,致使病情逐渐恶化,于年5月4日与世长辞,终年62岁。

伤科奠基

医院

解放后,黄乃聪与其他金华市各科名老中医一起,先后组建了金华市中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联合诊所,此后筹建了医院(医院),并任医院首任业务院长,先后任金华县、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副主席,金华市中医协会主任。

黄乃聪在年8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接见。

创立金华黄氏伤科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省中医骨伤科有三大流派,一是金华的黄氏伤科,二是宁波的陆氏伤科,三是嘉兴的罗氏伤科。

金华黄氏伤科学术流派根基源远流长,始于明、清,源于少林、武当流派。其学术理论独树一帜,与现代中国接骨学的“十六字”方针相当,在浙江中西部地区影响甚大。

黄氏伤科在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脱位、金疮和骨伤科的并发病———破伤风、气性坏疽、股骨头坏死症、骨不连、骨质疏松症等疑难杂症;以及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腰腿痛、膝关节退变、痛风、类风湿等方面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

担任浙江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黄乃聪于60年代初,应聘担任浙江中医学院(现为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乘车往返于金华---杭州两地为浙江中医学院的学生教授伤科课。

期间,他将金华骨伤科流派的祖师爷姜少庭、义父郑克荣和自己行医的临床经验整理成《中医骨伤科学补充资料》,为金华黄氏骨伤科流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渊源与传承

学术渊源

黄乃聪一生好学,行医四十余年,平生最推崇《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伤科大成》、《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伤科补要》等书,认为这些书对伤科治疗,内容丰富,方法齐备,治法简要,效果显著。

经过多年勤学苦研和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人到中年,声誉日高。

编写教材

年至年黄乃聪受聘到当时的浙江省中医学院教授伤科。在授课期间,他精心编写内容完整、通俗易懂的教材,将自己从医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其中“腰闪扭伤”、“破伤风”、“气性坏疽”、“脊柱骨折”等教材和论著,被收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主编的《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第七辑》和《广州中医汇编》。

医技传承

黄乃聪生前带徒五人,均成为金华地区骨伤科的骨干力量,女儿黄引红继承父业。钱子洪是黄乃聪的大徒弟、外甥王锡林为二徒弟。孙女黄立毅也继承家学,医院骨伤科医生。

他在中医学院教学期间,有许多学生受他教导,现都已成为省内骨伤科的领军人物。

医理实践

黄乃聪擅长治疗骨折、脱位、金疮、跌打损伤和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疑难险症。

对骨折的诊断,整骨手法,功夫很深,在治疗骨折中强调整体观念,内外并治,动静结合。使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

他在伤科内治法中提出:以四诊八纲为治疗依据,证分轻重表里,候分缓急疾徐,势别恍惚,掌握规律,辨别论治,灵活不拘。

在治疗骨折中根据骨折的病理变化,提出“七上八落”、“三让四追”的疗法。

所谓“七上八落”、“三让四追”即在受伤七天中,其肿势达到高峰,在这期间,诊查矫纳夹缚三次,采用宽松法,以利营卫气血之畅通条达,八天后瘀肿逐渐消退,乘这消退时期,约诊视敷药夹敷四次,包扎宜稍紧。

他非常重视骨折早期练功疗治,他认为练功能推动气血流通,加速去淤生新,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黄乃聪医师勇于创新,对陈旧性骨折、脱位采用先熏洗摇荡患者关节,使粘连组织剥离,然后进行复位,治疗后均能达到功能恢复。

上图为黄乃聪处方

黄乃聪对医治破伤风颇有心得,医院常邀请他会诊。

有一程姓病人,因外伤感染后继发破伤风。牙关紧闭,烦躁抽搐,经他会诊治疗,至第三天则出现转机,抽搐减而安睡。第四天牙关松开,之后再诊三次,共服药月余而好转。

对气性坏疽,他则要求做到全面检查和准确诊断,用药审慎果决,立即暴露创口,排其败血,整洁创口,尽量彻透,药密能进,虽危不急,邪攻毒却,逢凶化吉。

如病人邵某某,因右前臂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而致发生气性坏疽,证见高热、神昏、呓语,西医认为非截肢不能治。黄老医师诊后认为可救,当夜服药一帖而热退神清,二诊后病情稳定,再服药五帖而痊愈,病人感激不尽!

黄乃聪反对门户之见,博采群芳,不断丰富自己,对西医骨科也积极学习。

他常说,促进骨折愈合问题急需中西医同道结合,团结一致,共同攻克这一医学难题。

接骨神手

手臂多段骨折

50年代初,金华铁路机务段陈姓师傅,工作时不慎被机器轧伤手臂,造成手臂多段骨折,工友医院。按当时医疗条件,主张截肢。

在送往手术室途中,陈师傅大声啼哭,旁人于心不忍,建议找黄乃聪医师看看再作决定。

患者一听,不顾伤肢疼痛,不管“不截肢要翘辫子”的忠告,马上找到黄乃聪求诊。

黄乃聪仔细检查伤肢,清理伤口,外敷自制生肌散,手法将移位骨折正骨复位,用硬纸板作夹板夹缚固定。内服外治,一段时间之后陈师傅的手臂不仅保住了,而且功能恢复很好。

金华铁路机务段敲锣打鼓,一路放鞭炮,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接骨神手”四个大字。

断指再植

有一男孩,与其妹妹在分甘蔗时,不小心将自己的大拇指砍了下来。男孩的母亲立即将掉下来的大拇指捡起来,用干净的布包好,送到黄乃聪医师处。

黄乃聪将掉下的大拇指清洗、手指对齐缝合,敷上药膏,掉下来的手指竟奇迹般地接活了。

事后这位男孩的父母千谢万谢,黄乃聪则说:“幸亏你们将断指及时捡回,并保持清洁,要不然我拿什么来对接?”

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小腿开放性骨折腐烂

南市街一吴姓撑船师傅,在下水拖船时不慎左小腿开放性骨折。他的工友赶来请黄乃聪就诊。

天气炎热,又住在闷暗的船篷里,由于没有钱医治,小腿伤口已化脓腐烂,且爬满蛆虫。人未上船就已闻到腐烂的恶臭。病人愁容满面,一再说:“黄先生救救我,如果没有脚,我宁可死。”

黄乃聪非常同情他,每天让夫人将中药煎好,并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从城东净渠头赶到南市街,用带去的中药清洗伤口,剪去腐肉,清除死骨。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患者终于站起来了。吴师傅流着泪,跪谢黄乃聪医师救命之恩。

胸肋骨骨折

秋滨王五元村王根木上山砍柴,跌伤致右胸肋骨骨折,因无钱看病,家人抬来看病时,病人发热、讲胡话,不能进食已有好几天了。

黄乃聪仔细检查病情,并送药给他,王根木病愈后非常感谢父亲,逢年过节都要带上农村的土产来看望父亲。

当然黄乃聪夫人也以糕点、生活用品作为回礼,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壮汉也慢慢地进入老年,王根木临终时嘱咐子女:“黄乃聪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逢年过节你们一定要代我去看他。”

现今,故人已逝,王根木和黄乃聪都已去了天国,但王根木的后代和黄乃聪后代还保持着密切的往来,超出了医患之间的关系,成为友情和亲情的延续。在从医的几十年中,黄乃聪从无休息日,也无工作时间限制。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霜雨雪,只要有病人呼唤,黄乃聪医师都会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迅即出诊,并从不计较经济报酬。

黄乃聪对一些疑难危重病人每试一方都有“效验记录”,并留有副方注明年、月、日。

可惜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在“十年动乱”中付之一炬!

后记

本文并非作者原创,内容来自网络,经得黄氏后人同意,参考了《金华市志》、《金华县志》、《浙江当代中医名人志》等书籍,稍作修改整理而成,并加以推送。

黄乃聪老先生是一代宗师,也是中医骨伤界开山鼻祖式的人物。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金华城中还有许多老百姓记得他,还流传着很多他当年救死扶伤的故事!他当年无偿捐赠的一些伤科秘方,至今医院被广泛地运用。

关于黄老先生的资料还有很多,笔者搜集不全,望读者及黄氏后人见谅。

说来也巧,前几日,笔者机缘巧合拍得一张黄老先生的处方照片,忽然想写这样一篇文章。编辑完之后才发现,后天竟然是老先生的忌日。

后学在此,以此文为祭。

先生风骨长存!!!

赞赏

长按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好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yfcs/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