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2015婴幼儿急救知识手册

这样一份急救手册希望你细细阅读,更希望你把他转发给更多的爸爸妈妈。

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头部外伤

Headinjury

头部外伤的处理方法:

1.如头皮裂伤,出血较多,用纱布或毛巾进行加压包扎,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注射破伤风针,5~7天可拆线。

2.如头皮出现包块,这是头皮下出血,家长切勿按、揉或外敷药,反而会加重损伤,小血肿可自行吸收,但超过5公分需立即就医。

3.颅内出血,或颅内损伤,这是脑外伤中最严重的情况。

颅内

出血

颅内出血的判断:

1.受伤后昏迷不醒,可能存在严重的脑挫伤。

2.受伤后出现短暂的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肯定是有可能存在颅内出血。

3.受伤后出现行走不稳、单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可能存在颅内损伤。

4.精神障碍,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正常玩耍,可能存在颅内损伤。

5.耳朵、鼻子出血、流水,可能存在颅底骨折,脑脊液从受伤的地方流出来,切勿用纸巾或棉球阻塞,避免加重颅内感染和颅内的高压。

出现以上情况立即就诊。

注意

事项

头部外伤注意事项:

1.如48小时内未出现昏迷、呕吐和异常情况,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但仍需严密观察。

2.孩子受到头部外伤后,需检查全身是否有其他部位受伤。

3.剧烈头痛现象,婴幼儿出现哭闹不止,或伴有喷射状的呕吐,可能存在颅内高压的情况。

4.如果孩子昏迷,尽量不要移动孩子,禁止晃动孩子的头部,同时监测呼吸和脉搏。如果在急救人员赶来之前,宝宝呼吸变弱,可以尝试着做人工呼吸。

5.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颅脑损伤,经治疗后,医院检查。

1.按揉头部包块去淤血。如果头皮出现包块,家长切勿按、揉或外敷药,这样会加重损伤。

2.摇头确定是否脑震荡。有些家长喜欢摇宝宝的头确定是否脑震荡,样很容易给宝宝造成伤害。

3.耳朵、鼻孔出血用纸巾阻塞。如果耳朵、鼻子出血、流水,切勿用纸巾或棉球阻塞,这样会加重颅内感染和颅内的高压。

4.医院。如果宝宝昏迷,尽量不要移动,垫高头部平躺,如需要移动,可由2—3人平稳地抬起患儿,轻轻搬运。

手部外伤Handinjury

儿童手部外伤也属常见意外伤害之一,例如不小心被刀面割伤、打球时不小心的擦伤和撞伤,甚至在运动和日常生活当中严重摔伤导致手指骨折变形等,都属于手部外伤!

手部外伤的急救要根据当时受伤的程度来进行判别,从而施行不同的急救方案!

当手指割裂伤有出血现象

1、第一时间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用干净的水冲洗,直到表皮的脏物被冲洗干净;

2、用干净的衣物或者急救包内的敷料进行敷盖、压迫、止血;

3、医院进行轻伤缝合,或者进一步诊断和下一步治疗。

关节软组织与韧带损伤

1、停止继续运动;

2、使用冰块、湿毛巾、甚至冰棒对伤口进行冷敷、消肿,避免因肿胀、出血而加重损伤;

3、及时对创伤处进行固定;

4、医院接受治疗。

特殊情况提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孩子受伤后拍摄CT可能无法正确显示儿童软骨损伤,导致家长误认为孩子一切正常,但过了一段时间会发现孩子的手出现无法动弹、肿胀、关节变型,甚至是手变短了等情况,此时应立刻到儿童骨科或有专业相关知识医生处接受诊断治疗,千万不可自行按日常处理原则来进行不恰当的处理,不正确处理可能将造成畸形等严重后果。

关于手部外伤的急救常识,说法不一!小编总结出流传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请各位认真辨别哦!

误区一:割伤擦伤不需要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同时也需要保持创面的清洁。手指一旦被割破,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快速、健康的愈合。

误区二:儿童喜欢乱动,在包扎伤口的时候需要紧一点,才不容易脱落导致伤口感染。

不能因为小孩子好动就随意决定包扎的松紧程度。在任何情况下,包扎都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出血时,立即用云南白药等止血。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四: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并不需要每天换药,正常情况下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疤痕的形成。

体表外伤

Bodysurfacetrauma

体表伤害的类型:

1.擦伤:小孩摔伤后皮肤、软组织擦伤。

2.割伤:锐利器物导致皮肤割伤。

3.特殊损伤:如被动物咬伤。

体表伤害的处理方法:

1.出血量不大,可压迫伤口止血;出血量大,医院进行止血处理。

2.创面浅、面积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络合碘消毒、无菌纱布包扎

3.创口如有异物需清理干净,进行消毒。

4.如创口较小,消毒后可用创可贴粘合;如创口较大,医院缝合伤口。

5.如被动物咬伤应及时注射相关疫苗。

注意

事项

1.在伤口恢复过程中,需保持创面洁净,切勿抓挠,以免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局部的破溃。

2.一只棉签(或一个消毒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3.伤口不能碰水,以防细菌感染。

4.小而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剂,以防破伤风。

5.伤口依照其严重程度及分泌物多少勤换包扎,以防黏住伤口。

1.向伤口吹气。小儿跌伤时,大人们习惯性用嘴向小孩的伤口吹气,然后安慰他说“给你吹一吹,就不痛了”,结果将他们口中的细菌吹送到小孩的伤口上,结果更易受到感染,这种做法,应该停止。

2.伤口痒表明在愈合。虽然伤口周围的皮肤开始聚合的话皮肤会有点痒,但也可能是由于对药物或胶布的过敏导致的。

3.撕胶布的动作最好要快。将伤口上的胶布撕下过快的话可能会引起伤口的再次撕裂。应该慢慢地将胶布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撕下来,如果很难撕下来可以尝试用酒精或者水在胶布的周围轻拍。

4.伤口流脓表明它出现炎症。伤口结痂之前渗出一些黄色的脓汁是正常的,表明了身体正在尽量让伤口表面形成一层痂从而保护伤口。但是如果结痂后还有脓汁渗出,可能就是炎症的症状了。

5.将香灰、牙膏抹在伤口上有利于伤口愈合。一些患者相信民间的方法,将咖啡、香灰、牙膏等涂抹在伤口上。这样只会刺激伤口,对伤口的愈合非常不利。

消毒

药物

常用消毒药品或液体:

1.红药水:是一种作用较弱的消毒防腐药。其杀菌、抑菌作用较弱但无刺激性,适用于新鲜的小面积皮肤或粘膜创伤(如擦伤、碰伤等)消毒。不能与碘酒一齐使用,会产生剧毒物质。

2.紫药水:用于皮肤和黏膜的化脓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也用于烫伤、烧伤等。对黏膜有刺激,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导致皮肤着色,涂药后不宜加封包。大面积破损时不宜使用,也不宜长期使用。

3.双氧水: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浓度大,易灼伤患者皮肤。如果伤口较深或被生锈的东西刺伤,除了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外,还要使用双氧水清洗,它可杀灭厌氧菌。

4.碘酒。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新爱婴专业致力于0-6岁宝宝的早期教育,专业的蒙氏早教引导方式,顺应孩子的自我发展规律,让宝宝尽情释放天性,让家长学会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宝宝,快快加入我们的队伍吧!!

赞赏

长按







































鍝鍖婚櫌鑳芥不濂界櫧鐧滈
鍖椾含鍝鐨勭櫧鐧滈姣旇緝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lcjc/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