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着眼手部功能,聚焦手功能辅

医院康复科贾杰教授主持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手功能康复系统评估及治疗对策》本次将带来原创的手功能辅具,并对它进行介绍及应用讲解。

针对人体病态辅助治疗达到康复的一种器具,简称为辅具。辅具最早由德国器具研究中心研发,得到足部患者的青睐,为患者解决了行走问题和避免手术留下了后遗症。我国辅具事业发展比较晚,近年来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使在我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这门新兴学科,既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器具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说起临床上常用的辅具,下肢部分目前最流行的当属德国奥托博克集团的足托,主要应用于存在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足下垂和内翻畸形;而上肢部分主要集中在手部,种类多种多样,临床使用意见不一,目前没有一款与奥托博克足托相匹配的手部辅具。

以往上肢的辅具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主要包括肘腕手矫形器、腕手矫形器、分指板、伸指矫形器、手指尖护托等。静态辅具主要用于维持患侧上肢正确体位和对抗上肢的屈肌痉挛,经过长时间的临床使用发现,上肢的辅具具备了维持关节良肢位的作用,但是同样出现了患者认为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体积大;易出汗;不美观;同时无动力性,手指无法进行主动屈伸训练;而可以进行主动屈伸训练的动态手夹板,制作工序复杂,易损坏且佩戴不方便;携带不方便;对手指的固定不牢固,固定点不是在手指阻力最大点,不易伸直手指等。

传统的手部矫形器

针对这一临床现状,医院康复医学科在贾杰教授的带领下,从年开始,经过了6年多的探索,在高校和企业多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下,特别是在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估研究”大力推动下,研发出了手功能康复辅具!借此《手功能康复系统评估及治疗对策》学习班的机会,与各位康复业内人士分享研发成果,推动手功能康复辅具的大力发展。《手功能辅具的临床适应症和应用》课程讲述了手功能辅具的研发背景、基本组成、临床适应症和未来的临床应用等,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手功能辅具主要载体手套、功能插件和固定带三部分构成。⑴载体手套是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符合国标GB中B类产品的标准。由特殊挑选的纺织材料经过精密编制仪器,一体编制而成,兼具舒适性、弹性和透气性,为插件提供很好的载体,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⑵功能插件,由特殊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手功能辅具的功能组件,不同硬度的插件可以达到静态支撑和动态屈伸等不同的作用;根据人体手部工学设计制作而成,很好的平衡了治疗效果和舒适性。⑶固定带,材料安全可靠,将手腕部插件更好的固定在手套上,防止手指屈曲时此端插件随意滑动。

手功能辅具之载体

手功能辅具之功能插件

功能辅具之固定带

佩戴完成的手功能辅具

学员们试戴手功能辅具

医院路微波主任

现场试戴及交流佩戴体会

手功能辅具作为一种新型集实现维持肌力-肌张力平衡的良肢位摆放和动态矫形技术于一体的新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用柔性辅具,具备了安全性,人性化和功能化的特点,适应症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卒中、脑外伤等)后软瘫期和痉挛期(改良Ashworth评定:肌张力≤3级);手部外伤后引起的关节主动活动不能和制动后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等7个方面。

手功能辅具主要以其牵伸功能作为康复辅助手段,结合牵伸技术、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肉毒素注射技术等以打破肌痉挛模式,缓解患者的肌张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软瘫期及痉挛期良肢位摆放;结合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增加上肢的运动功能;结合肉毒素注射技术缓解手部的痉挛;利用其弹性性能,改善上肢的水肿情况;同时还可以在步态和平衡等训练中起到固定手部的作用,可以很好地避免躯干和下肢训练过程中上肢出现的屈曲模式等。

手功能辅具作为一种全新的康复技术,有继承更有创造。手功能辅具的合理使用,将在手功能康复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合作/转载请于后台联系

徐冬艳

赞赏

长按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lcjc/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