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前有显著提高,各种并发症也逐渐增加。手与上肢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以疼痛、感觉障碍、水肿、活动度降低或炎症等为主要表现。乳腺癌康复治疗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患者没有机会了解到最新的相关知识,因而长期默默忍受这些并发症的折磨。
作为手功能团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的康复临床及科研开展的如火如荼。手功能团队和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合作,成了全国首个以乳腺癌康复为切入点的专委会,旨在为规范化乳腺癌的术后康复。医院、医院静安分院作为手功能康复的基地,开展了很多乳腺癌的临床工作。
年8月7日,一位来上海探亲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在与家人的闲聊中得知困扰自己十余年的上肢肿胀能够得到治疗,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我院门诊,见到了医院贾杰主任,贾主任及其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发现患者不仅存在上肢淋巴水肿,同时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且有有淋巴管炎可能。考虑患者病情,当即安排患者入院治疗。
患者于年因右侧乳腺肿瘤,行右乳腺切除+淋巴结摘除治疗。接受化疗+内分泌治疗。
年无显著诱因出现右上肢肿胀,并逐渐加重。询问医生后得知无明确有效治疗方法,于是没有再次因肿胀就诊。
年7月10日无显著诱因出现右上肢发红、发热、肿胀、疼痛,上肢活动受限,并有全身发热,服用中药1天后体温好转。未行其他处理。右上肢红肿疼痛持续十余天逐渐好转。但上肢肿胀较前加重。
患者发病来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显著下降。
入院后查体:右胸部手术疤痕。右上肢较左上肢显著肿胀,右上肢无皮肤破溃,无发红,无色素沉着,皮温无显著升高。stemer征(+),pitting征(+)。
臂围测量
关节活动度:右肩外展稍受限,摸背试验:左手胸5,右手胸7。双上肢无压痛。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BIS62.6。(BIS是通过测量体液成分来反应肢体水肿程度的仪器。)
患者入院照片
入院检查:-08-07:血液化验:白细胞计数6.58*10^9/L,中性粒细胞%65.0%,淋巴细胞%29.3%,红细胞沉降率26mm/h.H。超敏C反应蛋白1.9。
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前疑似右上肢软组织感染,未经正规治疗。目前血液化验提示感染可疑,给予抗生素治疗(左氧氟沙星0.3gqd),右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待关节活动度较前好转后,给予淋巴消肿治疗。
治疗经过:经治疗后,-08-14血液化验:红细胞沉降率18mm/h。白细胞计数5.46*10^9/L,中性粒细胞%47.3%,淋巴细胞%46.0%,C反应蛋白8。
患者化验结果较前好转,14日停静脉滴注抗生素,改为口服。并给予淋巴引流治疗。
治疗内容包括:24孔气压循环压力仪、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压力绷带治疗、BIS评估、臂围评估
8月18日
臂围测量
摸背试验:胸5。双上肢无压痛。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BIS24.4。
治疗后照片
臂围差曲线图
8月21日复查血液化验:超敏C反应蛋白1.7。白细胞计数4.95*10^9/L,中性粒细胞%56.3%,淋巴细胞%35.2%,红细胞沉降率17mm/h。停止口服抗生素。
经过杰雅团队的全体医生、护士、治疗师的合作,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带上家人前来感谢。并送来了感谢信,贾杰教授十分珍惜这来自患者的认可,拿起感谢信开心的和团队成员合影。
引起手与上肢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乳腺癌术后便是其中一种。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在数月和数年内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病率在20%左右,与腋淋巴结摘除数量,放射治疗,化疗等有关。常见诱发因素:重体力劳动、皮肤损伤、全身感染、患侧上肢静脉注射等。
淋巴水肿直接影响到患者外形,从而导致患者情绪心理障碍,严重的肿胀会使关节活动度受损,皮肤、肌肉血流供应下降,外伤后难以愈合。此外,患者容易发生淋巴管炎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需要及时诊断,给予抗生素治疗或手法治疗。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有明确治疗作用,是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李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