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云南中医院疼痛科接诊患者中,有15例稍显特殊,他们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指麻木、疼痛、肌肉萎缩”。
但是他们却并非颈椎病患者,今天,我们通过2例特殊病例为您揭开“手指麻木、疼痛”的另一层神秘面纱——“腕管综合征”。这个疾病在临床不算少见,但临床容易与“颈椎病”混淆,失诊、误诊尤其高,给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双手疼痛麻木15年的陈阿姨
来自玉溪农村67岁的陈阿姨,常年的重体力劳动使得她的“双手疼痛、麻木、肌肉萎缩”已经15年多了。刚开始多次就诊,陈阿姨均以“颈椎病”治疗,但一直不见好转。
陈阿姨逐渐丧失了劳动力,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阿姨头发都白了好多。春节时偶然听到同村蒋大爷同样的症状到医院疼痛科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后痊愈了,这又燃起了陈阿姨治疗的希望。
年后,陈阿姨便跑来找陈建军主任医师看病。
入院后,陈阿姨忧心忡忡,陈建军主任医师耐心安慰道:“虽然您的症状重,病程时间长,但请放心,我一定会给您想办法的。”经过全面详细问询及查体,配合针对性的神经肌电图、超声检查后,陈建军主任诊断陈阿姨为“双侧正中神经卡压(腕管综合征)”。
陈建军主任对陈阿姨说:“您这个不是颈椎病,以前治疗都找错了方向了,这个病通过手术是可以治愈的。”入院第三天,疼痛科就给陈阿姨安排了手术治疗。
术后,陈阿姨的手指疼痛就消失了。陈建军主任又为陈阿姨制定了详细的术后康复治疗,术后营养神经结合中药口服、中医电针、推拿等特色理疗中西医结合同步康复。
术后3天,陈阿姨手指麻木、疼痛、活动不利就明显好转了,继续巩固了2天就出院了。出院时,陈阿姨声泪俱下地拉着陈建军主任的手说:“真是太感谢陈主任了,您真是救命的活菩萨。”
保守治疗三年的吴大姐
做了30多年全职太太的吴大姐今年56岁了,多年家务劳作,使吴大姐3年前出现双手手指夜间疼痛,后来逐渐出现双手麻木、手腕活动不利,医院均诊断为“颈椎病”,但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了。
吴大姐甚至一度去北京看病,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医生告诉吴大姐需要开刀手术治疗,听到开刀,吴大姐打了退堂鼓,要求保守治疗。
三年来,吴大姐各种求医问药、寻找偏方保守治疗,但效果一直不满意,双手麻木、疼痛逐渐加重。年后吴大姐无意间在昆明大健康栏目看到陈主任分享治疗这个病的经验,遂跑到医院疼痛科找陈主任看病。
吴大姐找到陈主任就说:“想要保守治疗,开刀伤口大、风险高、恢复慢、影响美观,也担心治疗效果不好。”陈主任耐心地听了吴大姐的倾诉,对吴大姐说道,“您这个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我们常年研究治疗,治疗效果很好了,4cm的切口,美容缝合,不需要拆线,创伤小、恢复快。”
吴大姐听后决定手术治疗。术后第二天,吴大姐手上的症状就消失了。查房时吴大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满脸笑容拉着陈建军主任医师的手说:“谢谢陈主任,帮我解除了顽疾,医术高明,态度和蔼,真是大医良医,人民的福星。”
您或者您身边的人是否也有过“手指麻木、疼痛”的症状,各种求医吃药,医院都走遍,但病症仍然无法解除,手指疼痛、麻木的折磨只有您自己知道。
医院疼痛科值得您和您家人信赖,“中西医结合”专业治疗各种疑难疼痛疾病,为您和您的家人保驾护航。我们的口号是:去除疼痛、快乐生活。
知识导读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症)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手部肌肉萎缩、拇指活动不利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常发生于过度用手及反复的职业损伤,还可见于孕妇、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外伤骨折的人。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
陈建军主任医师研究外周神经卡压综合征20余年,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腕管综合征治疗上初期一般采用局部制动,注射皮质类固醇和服用NSAID减轻卡压病变的炎性反应,缓解症状。但本病为缓慢进行性疾病,很少自愈。本病的患者,较常进行的是手术治疗,一般经手术切开骨-纤维通道,使神经得以减压松解。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神经进一步损伤,肌肉进一步萎缩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如何预防
1.及时休息:每隔30分钟—1小时可以轻轻拉伸和弯曲手和手腕,使手腕得到放松。
2.调整坐姿、保持手腕水平:养成良好坐姿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势,避免将手腕经常屈曲或背伸。
3.保持手部温暖:寒冷环境下工作更有可能出现手部疼痛,因此要保持手和手腕的温暖。
陈建军主任
医院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方向:脊柱源性疼痛椎间孔镜、射频等的微创治疗及外周神经卡压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颈椎病导致的头、颈、肩疼痛、手麻木、疼痛、无力;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疼痛、麻木、无力;骨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四肢痛、肩周炎等。
疼痛科的特点:中西融合精确诊断微创治疗
治疗原则: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手术
服务原则:安全有效方便快捷
疼痛科口号:去除疼痛、快乐生活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