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秀琳是山西临猗县医疗集团急救中心原主任,作为一名县域的急救医生,她亲眼目睹了急救事业的巨大变化,亲身经历了从急诊室,到急诊科,再到急救中心的发展历程。每当回想起这些,她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急救工作逐渐迈入正轨上世纪70年代初,医院急诊专业有护士没医生,直到年才成立急诊室,当时仅有医护人员6人,医疗器械就只有一个氧气筒,医院的公务用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得以更有效的救治,促使急救工作逐渐迈入正轨。医院抢救能力明显加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医疗抢救工作的需要,改急诊室为急诊科,增添了救护车一辆及一批医疗救护设备,能够对较复杂的外伤、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塞、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电击伤、颅脑损伤,各种休克等及时进行抢救,挽救了许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固定,急救水平的提高,设备的完善,急诊科在危重病人抢救,创伤急救,各种中毒抢救,院前抢救和院内急救以及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抢救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科室对外伤缝合的病人,用最小的针,最细的线,力求达到拆线后看不到针眼,也无缝线的痕迹。年,在时任急诊科主任钱秀琳的主持下,尚连枝、潘崇恩、张月爱、薛云萍参加的科研项目“头面部皮内缝合(例)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了年度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实现了临猗县急诊工作新的跨越。急救水平有了大幅提升4年,医院新的门诊大楼建成,急诊科搬进新门诊大楼。同年,开通4部急救电话,辐射到全县各个村镇、厂矿、学校、机关和居民区,随之,救护车增加到4辆,出诊次数成倍增长,救护车配有氧气瓶,抢救箱,软担架,便于楼梯窄时抬运病人使用。全科医护人员增加到20人。此时的医疗设备已基本能满足抢救所需,急救水平大幅度提升。科室把院前抢救和院后救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以急救为特色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5年7月,64岁的县城居民王某,正在家中休息,忽感心前区憋闷疼痛,半小时后意识丧失,家属见状立即呼叫。急诊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初步诊断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在担架上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医院送入急诊科抢救。70分钟后奇迹出现了,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接着血压和意识也相继恢复,心肺脑复苏成功,这场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急诊医护人员取得了胜利。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这位患者仍然幸福美满地生活着。 生命绿色通道高效运转年,临猗医院急救中心正式成立,承担着全县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最大限度地挽救濒危病人的生命和应对意外伤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疗设备增添了自动心肺复苏机,无创呼吸机,每辆救护车配有氧气瓶、心电图机,30多种抢救药品的急救箱、颈托、夹板抢救器材一应俱全,抢救室、观察室均实现了中心供氧。急救中心的发展和提升,离不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但更应该具备的是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急救医护人员从来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每当人们欢度佳节和亲人团聚之时,恰恰又是事故的多发期,他们更不敢有半点懈怠。几十年来,每逢佳节假日,医护人员从不安排休息,总是坚守值班。溺水、火灾、车祸、中毒事件,爆炸现场,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到达,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努力将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每逢春节假期,所有的患者都在急诊中心就诊,医生每天接诊80人次左右,常常是午饭都没有时间吃。但是他们毫无怨言,两餐并作一餐,出诊时坐在救护车上吃一个饼子就是一顿饭。除了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还要给感冒发烧患者输液,给醉酒者醒酒,给中毒者洗胃,给老人家导尿、灌肠……夜半三更,大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熟睡在甜梦中,他们还在无影灯下给伤者清洗缝合……年正月初五,飘飘洒洒的雪花厚厚地铺满大地,给车辆出行带来了困难。当天18:08,钱秀琳接到了马家窑村有一位67岁男性老人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急需医治,医护人员初步判断是脑血管意外,立即出发。然而接到患者后,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路面变得越来越滑,还没出巷道,救护车在不大的坡上就滑下去三次,想着车里的患者,他们立即跳下车,用人力去推,此时的气温零下15摄氏度,凛冽的寒风吹得人直哆嗦,冻得手指感觉钻心地疼。当地村民们急忙拿上铁锹,给路上撒上土,帮急诊医护人员迅速驶离。医院后,他们陪着病人做CT,确诊是脑出血,经过及时治疗,患者脱离危险。一周后,当医护人员随访这位患者时,他的病情已经稳定,日趋康复,患者双手合十,连声道谢。据不完全统计,从年急诊室开诊至今,临猗县急诊科室共接诊患者近20万人次。5年,急诊科荣立运城市劳动竞赛二等功,并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年11月,运城市特色医疗培训暨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推进现场会在临猗县医疗集团召开。临猗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全力推进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的建设,成为运城市唯一一所通过胸痛、卒中医院。开通高效的生命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心肌梗死、脑卒中患者早发现、早入院,30分钟内得到溶栓,最快入院15分钟左右开始溶栓,提高救治率,降低致残率,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群众的广泛赞誉。(记者秦洋通讯员王革)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yczz/1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