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自年建院至今,因深厚的历史积淀、蓬勃壮大的医学专科而享誉禾城,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这些妙手仁心的医者坚守初心、步履不停。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医学专家,今天请到的医学专家是我院骨科主任郑松。
主任医师医院骨科主任嘉兴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副会长华东地区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臂丛及周围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委员钻研技术,攀登高峰
做一名骨科医生,对于郑松主任而言,是一个迎难而上的过程。自年进入医院骨科工作,他便不断面对着庞杂繁复的病症。当时手外伤的病人也很多,经常有手指或手部离断伤的患者。而这些离断的肢体能否再次存活,靠的全是手外科医生的技术。为了让这些患者更早更好地获得救治,郑松主任在完成骨科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决定钻研手外科技术。学习手外科显微技术如同攀岩而上求取一朵世间奇葩。可以想象在显微镜下,在比一分钱硬币还小的视野中,用比头发丝还细好几倍的缝线,去缝合直径1毫米不到的血管、神经,还要保证血管通畅,这需要花费怎样的毅力、耐心与精力去学习和锤炼自己。郑松主任也是压榨自己每分力气去寻求一点突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年10月~年6月,郑松主任赴上海医院手外科进修手外科与显微外科,此后更是不断前往全国各大学术论坛、会议交流学习,在他看来,“其实做医生,就跟你们年轻人打游戏一样的,就是不断升级才能闯关打怪然。”谈起这一路的披荆斩棘,郑主任却波澜不惊。一路前行,无惧风雨
对于一个人来说,手脚的运用在生活中一刻都不能离开,正常人难以想象没有手足的人生会多么艰难。在进修“升级”回来后,院领导和科主任就将急诊的断肢再植的工作交给了郑松。
医院来都是急诊,不分时间段,一来必须马上手术,时间不能等。断指或者断肢手术需要非常精细谨慎地缝合,一台常规手术就需要5-6小时,而且经常是在半夜。医生在消耗了巨大心力的同时还常常得忍饥挨饿。在每天数台手术的压力下,郑松主任得了突发性耳聋,至今左耳还留下了听力下降的后遗症。
“那时候我作息也是不规律,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被从被窝里叫起来,回家也没个准点,在手术室睡睡觉打打盹也是家常便饭,风里雨里也是小菜,最主要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手术回回能成功,再植的肢体都能存活,为了这个,那路上的奔波都不是事儿。”
他总是希望尽可能地保住每一位患者的肢体,保证他们之后的能够重返社会。而每一位经过救治回复正常生活的患者的反馈,是他和他的团队在这条专业道路上孜孜不倦走下去的动力。管理团队,追求卓越
郑松主任是骨科党支部书记,去年,又从原来的病区主任走上了大骨科主任的岗位。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落实业务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社会效益最大化。他强调以党建引领科室工作,树立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培育科室精神,开展了多项服务提升项目。通过与长医院的科室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他特别重视年轻医生的成长,医院骨科连线业务学习之外,还选送年轻医生进修显微技术,夯实基础。
他说,我院骨科发展已经61年,在几代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在浙北区域处于领先地位。希望自己能不负期盼,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和全体同事一道将骨科发展继续向前推进,将我院骨科发展成为浙北区域医疗中心、骨科疾病的治疗目的地的方向不断努力。通过一代一代地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实现高活力、高质量的发展,让二院骨科面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郑松主任门诊时间:
周四全天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