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黑色星期一”真的来了,虽然我提前一刻钟开诊,可是门口已经排上了患者,打开电脑,已经挂号的患者早已远远超过了一个屏幕的长度,而且,那些现场挂号的患者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医院刚刚调整了门诊病历的模板,虽然不太习惯,我还不至于手忙脚乱,可是,这一天74位患者就诊,
真的有点让人头皮发麻!
就在半晌午的时候,儿子的同事,领着她的奶奶走进了我的诊室,老人家已经68岁,拄着双拐,我赶忙招呼老人家坐下,儿子的同事轻轻接过奶奶的双拐,放在门边,等老人坐定之后,我问:“老太太,你这是哪里不舒服?多长时间了?”,“我肚子不舒服,反酸嗳气,还拉肚子,浑身难受,你说怪不怪?我老是饿得慌,心慌,已经有两三个月了。”,儿子的同事插话说:“我和小梁是同事,我们的同事们听说我奶奶不舒服,都给我介绍,说是您看病仔细,让我过来找您,这不,我就带着奶奶来了,我奶奶的病情很复杂,您多费心,”,“你奶奶的腿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拄着拐过来看病?”,“哦,奶奶是外伤伤住了腿,不严重,和这次看病关系不大。”,我再端详老人,发现她有点坐立不安的感觉,说话语速比较快,被口罩遮住的面部我看不见,可是,我发现老人家的眼睛“炯炯有神”,但是眼球并没有突出,露出来的皮肤还有些发红,心里想,这老太太该不是得了甲亢了吧?我接着问:“你的大便一天几次?有没有脓血?有没有心慌出汗?有没有发热?有没有脾气急躁?有没有体重下降?”,“我的大便一天3~4次,没有脓血,有心慌,爱出汗,特别爱饿,爱吃东西,还不长膘,我觉得浑身都是热的,可是他们说体温不高,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有时候光想发火,这两三个月,我的体重下降了大概30多斤。”。
我告诉老太太:“把你的双臂平举起来,闭上眼睛,”,我可以看到,她的双手有细微的颤抖,我再检查她的甲状腺,发现甲状腺有II度增大。
根据她的症状体征,特别是她近期的体重下降,我按照体重下降的诊断思路:1.生理性体重下降,见于吃的少了,活动多了,有可以解释的主动减肥;2.糖尿病;3.甲亢;4.中老年人优先考虑恶性肿瘤;5.青年人优先考虑慢性感染和消耗性疾病,6.神经性厌食。我把这些一总结,觉得应该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没跑!我把我的思考告诉老人家,嘱咐她去抽血查个甲功三项,做个甲状腺彩超。老人家似乎是有点不相信,她自言自语地说着:“我这不是癌症?我这不是心脏病?我医院会让我检查胃镜,特别是结肠镜呢,就这么简单?化验个血,查个彩超就可以了?”。她的孙女非常理解,赶紧对老人说:“奶奶,放心吧,我们梁主任看的可好了,我们先去检查吧”。
下午,儿子的同事,拿着结果回来了,甲功三项显示:T3、T4增高,TSH降低;
彩超发现甲状腺弥漫性回声改变血供丰富。
这甲亢诊断确诊无疑,小姑娘笑着说:“梁主任,我奶奶这眼睛不突出,症状也不典型,因为老人体重下降很快,所以真的害怕是得了癌症了,没想到让您一下子就诊断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内分泌病,看来,我们来对了科室,找对了人。”,“人你是找对了,我就是个知识相对比较全面的人吧,所以这次没有误诊和漏诊,但是,你这就诊科室真的错了,现在需要带着奶奶去内分泌看诊了!”。
其实想想?还是我曾经说过的那些话,患者不知道该去什么科室看诊,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感觉的不适,推测自己可能哪里生病了,然后按照想象去挂号看诊,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在成为一个专科医生之前,他们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全科医生,他们需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减少误诊漏诊,更好的为大家服务,你们说是不是呢?医院消化内科梁宝松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