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急救能力,守护幼儿健康
亲爱的孩子
美好的生活
从幼儿园开始啦
愿你们
用一颗炽热的童心
去感受生命中的温暖
用一张童真的笑脸
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用一个健康的身体
去跑啊、跳啊、闹啊
愿你们,高高兴兴上学来
愿你们,健健康康回家去
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位家长、每位老师、每位保健医生最大的心愿。为了提高保健医生的安全意识,增长护理知识,在突发事件中运用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进行救护,降低幼儿的伤害程度。本学期,除了2医院急诊科护士马玉婷来园进行幼儿急救知识专题培训讲座以外,集团各园医院—幼儿园这样一个链接载体,不断提升自我,掌握了更加专业的急救技能。年9月24日、10月12日、12月11日,所有保健医生先后三医院,医院的人体模型操作练习相关急救技术。医院一直以来与我园保健医生共同守护幼儿健康的美好体现。
这五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内容分别是心肺复苏、异物窒息、鼻出血、烫伤/扭伤、溺水、热性惊厥、创口贴的正确使用,均是跟幼儿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通过简单的学习,每位保健医生受益颇多,成功解决了我们在幼儿护理问题上的一些疑惑。
一、心肺复苏1
理论知识讲解
医院急诊科护士马玉婷,采用ppt的形式,形象生动地从伤情辨别、心肺复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所有保健医生认真听、仔细看,确保操作手法、技术动作都精准到位。
急救小贴士
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呼吸方法。现场心肺复苏主要分为三步骤:
01
识别心脏骤停
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反应、无自主呼吸
02
紧急施救
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快速除颤
03
施救后评估
大动脉搏动出现、呼吸出现、瞳孔缩小、皮肤红润、四肢恢复、意识恢复
注意
心肺复苏强调“黄金4分钟”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深度:约为5cm,频率30次
每分钟达到~次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
按压/吹气比例30:2,共5个循环
2现场操作指导
在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所有保健医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人体模型,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在模型上找准定位、一遍一遍熟悉按压技能。如果按压位置不对、深度不够,又或者吹气不足,就会有信号灯提示错误,直到操作手法准确。一次一次由失败到成功的不断尝试,由开始的谨小慎微到后来的熟能生巧,是每一位保健医生坚持练习最好的见证。同时,也十医院提供这样几次透过人体模型练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准确判断出按压手法的正确与否,从而纠正,练习得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专业。
二、异物窒息护理
“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
(儿童急救法要领与成人相同)
抱:从背后抱住
握: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放在患者肚脐上2指位置,另一只手紧扣拳头
冲击:向内向上连续冲击患者的腹部5次,每次动作要明显分开,直到异物排出。
三、鼻出血护理
①让患者张口呼吸
②让患者身体前倾
③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鼻翼两侧保持5分钟。
如以上方法仍达不到止血,可进行填塞止血
注意:填塞物不要过早拿出,否则造成二次出血
四、烫伤/扭伤护理1、烫伤:冲、脱、泡、盖、送
冲:流动自来水冲洗或浸泡至少10分钟
脱:脱去或剪开衣物
泡: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钟
盖:使用无菌、不粘连或保鲜膜覆盖伤口
送:及时送医。
2、扭伤:评估环境、RICE方法
R(Rest):让患者休息
I(Ice):为患者冰敷
C(Compression):为患者加压包扎
E(Elevate):抬高患者肢体。
五、溺水护理1.将溺水儿童放到环境安全的地方
观察是否有意识,立即呼救并拨打、评估呼吸、脉搏情况
2.没有呼吸、脉搏,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ABC)
开放气道
清理口鼻腔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2-5秒,一次吹一秒
心脏按压
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3.有生命体征表现:有动脉搏动、瞳孔缩小、面色红润、恢复意识和呼吸。
六、热性惊厥护理
1.迅速将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喉分泌物和呕吐物
2.抽搐时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也无需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若咬到舌头时,可将压舌板放于口中,避免咬伤舌头;若患儿牙关紧闭时,不可硬塞
4.专人看守,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如按压人中等
5.抽搐时移开周围尖利硬性物品,避免骨折等外伤
6.当患儿入睡或休息时要使用床栏且要加护垫,以免不慎跌落或撞击
7.若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需就近就医或拨打
8.有既往史的患儿可在发热时积极控制体温,如温湿敷、温水澡、多喝水、少穿衣服。
七、创口贴的正确使用
不宜过紧
过紧会减缓伤口愈合速度,还会造成血流不畅,引起组织坏死
一天至少更换一次
每天更换,浸湿水后及时更换,才不会引起伤口发白
异常情况,要警惕
发现伤口红肿、渗液,应及时打开检查,做好防感染处理。
特别期盼能医院有这样美好的链接。通过这五次的培训,所有的保健医生有效的掌握了基本的救护知识,为应对突发事故做到未雨绸缪。在以后的工作中,所有保健医生会时刻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更好地守护幼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