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眼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看不见的“病疾”,在这场病疾中几乎所有人都是病人,而且讳疾忌医。—题记
01
5月14日,影视剧《后浪》在卫视台上映,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后浪》
这部剧由上海耀客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某酷联合出品,是由韩晓军执导,六六编剧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
演员有吴刚、赵露思、罗一舟、张萌、江珊,周澄奥、朱俊麟、李百惠,奚美娟、李光复、曹可凡、郭虹、句号,王韵涵、颜安,赵子琪、代露娃、张喜前、齐欢、田雷、黄俊鹏。
新生代顶流小花赵露思加上演技派吴刚等老艺人,总的来说对大众的号召力是有的,而且还未播出就有央妈站台推广,又因为是弘扬中医题材所以不少人很是期待。
可是剧播出后仅仅数日,就有喊下架的起哄声音频频传出,他们给出理由是女主表演夸张人设惹人厌,男二演技稚嫩性格抓马,吴刚男主演的老中医是又爹味又玄幻。
所以就是老年演的玄幻年轻男女演的行事太过草率,角色人设不讨喜,剧情离谱看的人眼睛疼。
于是他们说这是给中医抹黑,再加上编剧是六六,更是一连串的夸张吐槽,一度让小景真就以为这部宣传中医的剧要作废,要贻笑大方抿于众人了。
不过幸亏小景剧荒又去扒拉了一眼,看后发现这剧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那样。
这部剧带着轻松诙谐寓教于乐的趣味性,剧中不断穿插着小知识小常识普及,看到20多集,在剧情方面做到了前后呼应衔接上恰当,在内容价值体现上更是藏意于美景藏意于言表,很是有趣。
至于年轻男女主在演技上确实都还需要提升,尤其是新人男二,不过在角色的人设塑造上也算瑕不掩瑜都演出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后期赵露思饰演的女主细腻感越发浓郁,而其他角色的人设也随着剧情的展开陆续散发出其独特的人性魅力。
从已播出的剧情来看,老猫认为这是部合格的宣传中医的主题剧,而且也是一部很适合全家老小一起看的生活励志剧。
可是这样一部剧为什么争议那么大?为什么那么多人口称不喜?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答案就像开篇所说的那样:
如今众生有疾,且讳疾忌医。
02
赵露思饰演的女主孙头头是中医某一派姜氏针法的后人。
然而她出生时父亲就不知,幼时母亲因救人早早离世,而她也成了孤儿,在福利院长大了,后来早早出来混社会,无人管束也吃了不少苦头,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做着最基础的劳力工作。
所以在剧的出场,女主被塑造的是一副什么都不在乎大大咧咧莽撞无忌的模样。
而她和年轻男主仁天真的初次相遇,始于一场迟到的外卖冲突,天真斥责送外卖迟到的头头,被头头直接浇了一头的外卖。
这个巧合设计本来是通过尖锐的冲突感刻画人物起始性格,强化人物前期的印象使得她们和自己角色之后的改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算是是成长型人物角色的一个普遍设计方案。
这里的冲突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增加可观性,尤其是当影视剧的年龄段涉及较广的时候,为了引发年轻人的兴趣,所以夸张化年轻男女主的冲突行为。
这些设计如果放在多年前还是很受欢迎的,那时候很多作品都会有这样设计,很受欢迎,比如“还珠”之类。
但是时代变了,这一代的观众对于这种冒犯他人的莽撞行为并不觉得有趣可爱,而且不少人奔着的是中医的主题而来,所以他们认为剧应该更为严谨和板正,因此看到这样的开头很多人都不喜欢。
之后就是男一吴刚饰演的任正新出现,他是闻名遐迩的大医,他的师傅师娘是他的丈人丈母娘,也是医生不凡的老中医再加上妻子,一个古朴的中医世家就这样被塑造了出来,而他们的交谈也就引出了剧的主题—中医传承班。
“跟师授徒,传医天下,不在敝帚自珍,让中医学随着每个学习的人发扬光大”
任正新的开班授徒计划正式拉开了故事的主线剧情,而这个时候头头是姜氏针法传人的事也被他所知,找回女主既是照顾救难大医的后人,同时也是不让姜氏流派断了根基,于是就这样女主被拉进了主线。
女主虽然生于“草莽”没有人教大道理,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下造成了她虽然性子鲁莽但为人侠义,好抱打不平,而就是了解了女主这样的行为,任正新才觉得她更该学医。
“医者仁心”,仁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后面不管头头多么顽皮浮躁无礼,任正新都认准了她能成为泽润天下的大医的原因。
开始几集很多人觉得有些古武侠类小说的状态,传统技艺不同于现代观念的传承观念,传统医师的道和礼,都让大众觉得有些“失真”与现代脱节。
任正新为弘扬中医博而无私与有教无类的态度也让有些人破防,觉得这样的一个角色太过幻想化,而且他对外大公无私对内却是小家难顾,大众也对这样的角色有抵触。
可是纵观历史很多传承确实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就是因为众多舍小家顾大家的人存在也让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大众都受益其中。
而在传统技艺中的礼与德也恰恰是当代人失去的和渴望的,因为失去了所以不再相信,以教师行业为例。
当下的师生矛盾很重,可是退回十几年大家都应该知道师者如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家长与子女对老师们尊敬有加,而老师们对学生尽心尽责,那会可以说遍地都是张桂梅,真正的蜡炬成灰泪始干。
可是如今一切都在悄悄变化,当师者之礼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重视和被重视感消失,这就成了一个最普通的职业。
家长们不把老师当回事,相应的老师们也不敢或者说不愿再去做花力气做额外的不讨好的事,都是一份工上班干活下班走人如此而已。
可是这样的社会真的是大家希望的么?
03
随着剧情的往下开展,会发现这部剧表面是在弘扬中医内里却藏着更深的意义。
中医班授徒,任医师连哄带骗把什么都不会的孙头头忽悠进了班,一开始大众对于什么都不懂还总是添麻烦的孙头头很是不屑,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中医治病的核心以及头头这样的人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以前就常听人讲“西医讲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治标又治本。”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这部剧给出了答案。
西医现代医学对于治病来说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发烧升温了那就用退烧药降温,而感染了有炎症那就吃消炎药消炎,如果吃完了还没好那就动器具,比如割去发炎的地方,开刀缝合恢复一连串下来哪疼治哪。
而反过来中医对于同一种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牙疼可能治胃,发烧分冷热不同治法,所以就会看到在中医治疗的时候可能牙疼扎的是手指是肚子,而明明身体发冷却可能要少衣透风,至于头疼也可能是腰腹有疾用推骨正位。
这就是这种说法的来源,而这个原理通过剧慢慢也看了明白。
西医把人看成分化的个体,从四肢骨肉到细胞,所以哪里有问题就治疗这一局部即可,用药主杀。
而中医是把人当成一个整体,刨去外伤的疾病,就是身体本身失调导致的,只要用药恢复身体的平衡,那么身体就会自己提升修复能力慢慢恢复如初,用药主和。
在剧中中医的阴阳理论贯穿始终,而细细品味会发现其根本不是玄学,而是更精密宏观性的理论。
西医的科学是建立在已知的理论上,有公认的理论标准更数据化,是在人类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于疾病的分类。
而中医严格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理论标准,它们是基于万物运行的规律总结而成,就是比如一加一等于二的公理。
中医就是用前人的医书和后世的总结让你记住一加一就是等于二,却没法告诉你为什么,所以中医学起来才会让人感觉有些玄妙,可是它的宏观论对于疾病的治疗反而更全面。
比如望、闻、问、切,这个包含面很广,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这四项不仅了解病理原因更是全面了解病人心理,这就是把西医的内外科诊师与心理师合N为一,一次全看,反过来西医就得一步步来,用机器先排除外部再看内部,看完内部在看心理,如果第一次就治好了表面内里也就不用进行,所以才说西医治标不治本,中医治本又治标。
剧中的任正新就是这样一个全能的老中医,中医班开办后的几起案例,都在讲这表里之分。
比如萌萌宫外孕之后的心理之创,比如小红律师的求生之路,比如简兮的断腿恢复之药,还有得了癌症的蒋奶奶庙里拜神之举……
“三百年的瓦片”“杀生之罪”都是本剧被观众诟病的缘由,后来我们也知道这些被大众不耻的荒唐言论都是任师开的心理药,人有了求生之念才可能创造奇迹,理由听起来很是玄幻却是不折不扣的治病良方,而且也确实治好过人。
以癌症为例,现实里有不少被西医确诊的患者看过中医后又延续了一定时间寿命也确实存在,这其中的秘密说出来也不值钱,中医在药上开的也不过是调和人体或者补身体的药,但是在舒缓心理上却做到了位事倍功半的效果。
而这部剧也真真切切的让大众了解了什么叫:
“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
简兮的腿被程莹所伤,导致简兮的母亲视程莹为仇人,杨小红作为律师和人官司之后对方律师因气而亡,导致其妻子迁怒与她也视其为仇人。
这个剧情在现实里也在上演,某学校孩子被老师车轧而亡,校长被罢老师被判刑,可是家长却仍然堵着门口大闹不已,这个场景和剧中几家人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
可是这理到底该如何解?
程莹失手撞伤简兮,是因为她的丈夫有了第三者恰好被开车的她发现,一时失神酿下悲剧。
至于杨小红对于对方律师,要说有关系也有,毕竟如果在法庭上言辞稍微好些,可能对方律师也不会过于激动,可是这种交手在法律范围和律师范围都是规则内的东西,也不算出格,所以杨小红又算是无妄之灾。
她们都有自己的应该被理解的理由,可是对于失去腿的简兮以及她的母亲和失去丈夫性命的律师妻子,她们也有不理解不原谅对方的理由,论公平和道理,谁先给谁公平谁先给谁道理?
就像《男儿本色》里孤儿出身的大盗吴京对失去女友的霆锋说的那句话“如果这世上有天理,希望大家都能实现。”
可是这世上的理有法内的有法外的,法内的好解,法外如何解?
04
每个人都对理有着自己的看法,那么谁的理是对的?
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理便不同,因此大多数法外的理没法断也断不清,清官难断恩怨事。
所以人必须要学会自我开解,学会放下过去往前看,才能获得生活的希望。
在剧中任师让程莹用了诈死的方法让简兮母女有了后怕进而释怀感,而杨小红在雨天意外给对方接生救助对方母子化解了那场恩怨,甚至还当上了对方的儿子的干妈。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美好解决方案,当大家都放下对彼此的仇恨,有了对彼此的理解便会万念通达,才能身体健康才有往前走的幸福感。
可是现实里很多人却走了死胡同,尤其是当代人越来越计较得失,越来越“严于待人,宽于待己”。
从热点事件以及观剧的评价就能看出来大众越来越缺少耐心,越来越对周围人要求甚高,他们无法接受他人的一丁点道德瑕疵,可是对自己却又宽宏大量,而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死结:
我们在指指点点别人的时候自以为是道德完人,他人道德有瑕疵就该被侮辱责骂,可是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发现自己还不如别人,然而却已经晚矣。
因为“对自己的不自知”和“对他人的苛刻”就导致所有人在评价他人时都自认为是道德完人,而被他人评价时却被指责瑕疵遍身无一优点,也就是这种矛盾感才导致热点事件越演越烈。
就像对《后浪》这部剧很多人就看了个开头便妄下“迷信”结论,看了角色的一面就判了人设“死刑”,这种看事物的片面和不客观,带着苛刻与戾气和现实评价别人时一模一样,而这种心态就是一种“疾”。
看剧如此,在现实里论热点也是如此,不全面偏执就会导致是非被颠倒,黑白被蒙蔽,他人被侮辱,也就是这样本文开篇才说这个社会:“众人皆有疾,却都讳疾忌医”
现在相当多的一批人,他们对社会焦虑惶恐,对人与人之间严重不信任,对他人严苛,对自己放纵,而这导致的就是集体的阴阳失和,社会整体失衡,没遇事时候大众尚能讲理明事,遇到事大众就尖锐失控,而这就是现代人的病变。
这部剧就是在用医者之心给大众的病煮了一味药,药的名字叫作“人和”。
人和就是彼此迁就,彼此理解,彼此宽容,知理且守礼,求理也念情,人人求理而不知礼则理必偏,而反过来人人念情而知礼则理必正。
就像任正新就像成长起来的头头就像过去很多无私的人。
当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为人人时,那自然而然就是人人为我的大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彼此信任彼此宽容彼此付出,生活在这样舒服的环境中,大家自然会少疾多福,平安健康。
个体的幸福快乐健康也会给国家带来安稳祥和,而国家的安稳祥和自然又加重个体的幸福感,这样就达成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
因此“中医医人,上医医国”诚不欺我,而这部《后浪》是部温馨又有内容的好剧,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