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人医医者争分夺秒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

“总是在奔走的路上”,有人这样形容急诊科医护的工作常态。的确,他们总是匆匆穿梭在急诊诊室、抢救室、留观室之间,在奔走中换来生命的安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现场急救病人会在哪里,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与怎样的急症患者相遇。

生命接力与时间的赛跑

“你好,请问今天小赵护士上班吗?”近日,在一位中年男子来到急诊预检台,专门寻找曾经救过他的赵丽洁护士以及整个急诊科医护团队,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事情的经过还得从今年6月份说起,当时正值上海解除封控初期,来院挂号看急诊的患者增加了不少。急诊预检台的护士们还是和往常一样耐心解答着前来咨询的患者并逐个进行预检。此时,一位中年男子来到急诊预检台,向护士讲述自己的不适,“胸闷,胸痛”,听到这个熟悉的主诉,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预检护士赵丽洁仔细观察了男子,发现他双手拧住胸口,表情也很痛苦,预盼到男子有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赶紧给他进行了生命体征监测,虽然仪器上显示生命体征平稳,但是赵丽洁并未放松警惕,依然把他带进了抢救室,并与抢救室护士进行交接班。急查心电图后,提示患者为急性心梗,立即通知胸痛中心一键启动绿色通道准备抢救。

所有准备工作很快就绪,赵丽洁护送患者去导管室,然而就在转运的短暂过程中,她发现心电监护显示器上的心率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患者面色发紫,四肢出现抽搐,赵丽洁判断患者发生了阿斯综合征,并毫不迟疑,原地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当班医生也当机立断进行除颤,一次,两次……经过及时的抢救,患者终于恢复了窦性心律。

最终,赵丽洁将患者成功转运至导管室,心血管内科团队为其实施了急诊PCI术,患者终转危为安。

“每当走过百米长廊时还是会想起惊险的一幕,我深深地意识到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的重要性,生与死就在这一瞬间。”赵丽洁回忆起那天的场景,至今心有余悸。

争分夺秒上演“生死时速”

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室就是这个战场最激烈的前沿阵地,急诊医护就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他们的脚步永远是匆忙的,与时间赛跑着,为生命接力着。近日,急诊室又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通过医护团队的通力合作,成功将一名没有家属陪同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从死亡边缘挽救了回来。

一天傍晚,救护车送来一名受伤的老太太,当时老太太下肢包扎着止血带,裤子表面已经破损,裤腿被血染透。护士将老太太推入抢救室后,经检查发现老太太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血压无法测出,心率也呈逐步下降趋势,随时有呼吸停止的可能,左下肢可见2处玻璃割伤的伤口,初步考虑为下肢外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情况危急,抢救室当班医生孙杰立即嘱咐护士开通两路静脉通路,随时准备气管插管!由于家属还没有到达现场,医院总值班室汇报相关情况,同时通知血库备血,随时准备为老太太输血。

通过积极补液输血、骨科焦鲲医生和丁菊红医生的清创缝合、总值班积极协调等一系列团队协助和救治,老太太的神志逐步转清,血压也慢慢上升,心率逐步稳定,最终从失血性休克中纠正了过来。此时老太医院,对医护的及时救治表达了感谢!

最终,通过警方调阅监控得知,老太太是当天在建筑垃圾堆内捡拾旧玻璃,不慎被玻璃划破了左小腿,本身就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老太太见出血严重,准备离开现场,但谁知出血越来越严重,行走一段路程后就昏迷倒地了。路人发现后,立刻拨打救护车送到了我院急诊科。医护团队也坦言,若当时老太太再晚来几分钟,休克难纠正的话,再抢救过来的希望就不大了。

以上两个案例,仅仅急诊抢救室的一个缩影,生死一瞬间。我院作为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东部)单位,具备高超的临床救治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始终承担着守护当地百姓各种创伤急救的重大任务,医院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动协调配合下,我院创伤急救中心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每一次的成功救治,都充分彰显了我院创伤急救中心绿色通道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及团队合作救治的优势,体现了医务人员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

原标题:《争分夺秒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qhjrgolfclub.net/jbgs/1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