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补泻的手法,顺为补,下针的方式是顺着经走;逆为泻,下针的方式是逆着经走。何时用补,何时用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虚症出现可以用补,如果是实症出现的时候,我们用泻。所以我们要分清虚实。简单讲什么是虚实,就是根据有东西、没东西来判断,实就是有东西,虚就是没东西,实则拒按,虚则喜按。比如说肩膀痛,按一下,按的时候好舒服,就是喜按,也就是虚;如果病人说不要碰!不要碰!就是惧按,也就是实。顺着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走,中府穴、云门穴,顺经气扎针,叫补,如果逆经气扎针就是泻。这是一种补泻的方式,补泻手法有很多。
书上说中府穴是肺的募穴,实际上云门穴才是肺的募穴,《难经》里面有讲。《针灸大成》说,肺之募、手足太阴二脉之会。针灸书上讲的瘿瘤,包含我们现在说的甲状腺肿瘤、淋巴腺肿瘤、腋下的肿瘤,不要只局限在甲状腺肿瘤。中府、云门这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平时下针,一般是两个穴道一起用,穴性差不多。
再来是天府穴,怎么找这个穴道?按照书本上,古人用墨在鼻头素髎穴点一下,然后平抬手臂,将手臂向脸的方向转过来,让手大臂碰到鼻头,这样手大臂上就有一个黑点,这个黑点就是天府穴。有人手会乱动,所以不是很好找。还有一个方法,我们把衣服袖子拉起来,手大臂上的肌肉,像小老鼠跑出来的位置,就是天府穴。穴道要在两个肌肉中间找,包括下针的时候,也要把肌肉分开,下针进去。这个穴道专治流鼻血,左鼻右治,右鼻左治,采对称治疗,两个鼻孔都流鼻血就两边扎。如果扎穴道很正确,差不多五分钟就完全停止流鼻血了。曾经有个病人,鼻血像水龙头喷出来,病人躺下来,两边天府穴下针,血就停了,但穴位要找准。还有个方法是袖子拉起来,手大臂上有根大筋,在手肘窝的位置就是尺泽穴,大筋上面外侧,找到正中间压下去,就是天府穴。
侠白穴在天府穴下一寸。扎天府穴就不用扎侠白穴。但我们有一种针法叫随寸针。比如说在天府穴下针鼻血没有止,再针侠白穴,加强效果,变成两倍效果。这两个穴位都是主治流鼻血,不管是一般的流鼻血,还是鼻咽癌引起的流鼻血,不管里面的病,只要是流鼻血都可以下针治疗。十四岁以下的小孩子,流鼻血是正常的,可下可不下,大人流鼻血或外伤导致流鼻血在天府穴治疗。
再下面的穴道,手肘上面有大筋,大筋的外侧,手臂弯曲的位置就是尺泽穴。按井荣俞经合,这是肺经的合穴,因为它是阴经。肺实泻之。肺的实症在这个穴道上治。直刺就没有所谓的补泻。补泻最简单的手法,肺的经气是向下,病人躺平,逆向下针就是泻,同向下针就是补,顺为补、逆为泻。逆向下针进去已经是泻了,引到气,病人会酸麻胀,再往下推一点,就是泻上加泻,把两种手法合在一起用。肺的实症,不单单是新咳,有人咳嗽一个星期,仍属新病,刚开始的初病就是实症。久病好几个月了,为虚症,就不能扎尺泽穴。因为尺泽是合穴,属性是水。木、火、土、金、水,木生火,木是妈妈,火是儿子。火跟土放在一起,火是妈妈,土是儿子。土金放在一起,土就是妈妈,金就是儿子。金碰到水的时候,金是妈妈,金生水嘛,水是儿子。因此尺泽穴,又称肺经子穴。
肺经除了内科病以外,还包括神经痛。比如,病人手痛来看病,痛在肺经,痛了五天,是实症,就结束了。经络上的痛是新病的话,一样是实症,症状判断的准,才会选择穴道。久病,一个星期以后,就是虚症,用母穴。
从尺泽穴下三寸,压下去在两个肌肉中间,就是孔最穴。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孔最穴在两个肌肉中间,可针可灸。一般在身体凹下去的地方,比如尺泽穴,因为多汗,针比灸好。因为灸怕造成伤疤,这个地方又多汗,怕发炎。而孔最穴针灸都可以。有炎症时,肺经郄穴都可以用。
孔最穴有一个特别的治症,治痔疮。有个病人大便带血,问他是先便后血,还是先血后便。病人说:“我不知道”。就直接找压痛点,压痛点可帮助我们诊断治疗。找到压痛点,病人“啊”的一声,就是告诉你:“在这里给我一针”。下针后,病人“啊!!!”,就结束了。有人用阿是穴,是哪里痛扎哪里。他们连阿是穴真正精神都不知道。病人乳中痛怎么办,乳中禁针,阴道痛怎么办,眼珠后方痛怎么办?当初孙思邈的阿是穴不是哪里痛扎哪,而是说诊断的时候,要确定位置在哪。像孔最穴是尺泽穴下三寸,有时在二寸半找到压痛点,有时是在三寸半找到压痛点,然后再在痛点下针,这才是“阿是穴”。不要死板板的都下在三寸。为什么会有这种误差,因为有时痔疮长在里面一点或外面一点,又不是每个病人的痔疮都长在同一个位置。这才是阿是穴的精神。我们在痛的地方下针,不是治这里痛,而是治痔疮。平常病人咳嗽带血,咳血代表有炎症,很热,舌苔是黄的,口渴,这些都可以用孔最穴来治疗。
再来是列缺穴,列缺穴的找法是把两只手交叉起来,两只手的食指尖的位置是穴位。当然不能用医生的手,要用病人的手,手掌的大小不一样。列缺穴还有一个找法。手腕上有个高骨,高骨之下,我们叫经渠穴,经渠穴后五分叫列缺穴,经渠穴前靠近手横纹的地方,我们叫太渊穴。
太渊穴又名脉之会,脉会太渊,气会膻中。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是排成一列的。这是手上脉动的地方,秋天的时候一摸,是浮脉,秋天得秋脉,为正常。在找列缺穴的时候,在高骨的下方,摸上去有个脉。这里有个特别的名称,寸关尺。上面叫寸,中间叫关,下面叫尺。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我们在下针列缺穴、经渠穴时,用指甲拨开动脉,下针到穴道后,会变点头针,针下的很好,针会点头。知道脉在这个地方,不能直接扎在动脉上,要用指甲去拨,用指甲拨也不要太大力,不然病人会痛。指甲不可以太尖或太细,这不是压痛点,会痛是因为指甲太利,这会误导诊断。在太渊穴下针的角度是斜下进针,用一寸针,即用,三十二号一寸针。
列缺穴主任脉,任脉有问题下针列缺穴。喉咙痛时下针列缺穴。记得列缺管任脉,喉咙到阴部痛都可以在列缺穴上治。实热症泻之,如果是虚症,我们补它。在列缺穴上补泻的时候,顺为补,逆为泻,这是手法。虚症跟实症的区别,虚症小便多,实症会手掌过热。《素问》说,直行的是经,旁出者谓之络。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经和经之间有络,这个络从手太阴肺经络到手阳明大肠经。
个别人寸关尺的脉不见了,从列缺穴过去摸到阳溪穴(手阳明大肠经)见到脉,这是反关脉。从食指按到列缺穴,一摸,脉没有了,阳溪穴的脉很大,太渊脉没了。经脉气不够,络脉气很强,这叫反关脉。反关脉没有病。有反关脉,非富即贵,这是象。在现代,病人尿毒洗肾的时候,为了洗肾方便,医生把动脉跟静脉接在一起,变成反关脉,硬接上来的就不是象了。
再来是经渠穴,在高骨之下,是经穴,经渠属性是金,手太阴肺经就是阴金,碰到一个穴道刚刚好也是金,就是本穴。这个穴道跟这个经属性相同的,我们叫本穴。在本穴上可补,也可泻。尺泽穴,必须要实症才下,虚症不下。假设补泻没做好,针下在尺泽,也是泻,因为穴性就是泻。而经渠穴补泻都可以做。书上说“寸口动脉陷中,肺脉所行,禁灸”。脉上面是不灸的,灸的话会伤到血脉。
再来是太渊穴,《难经》说“脉会太渊”,寸口脉会太渊,太渊是俞穴。太渊属土。阴阳五行来说是土生金。既然是土生金,土是妈妈嘛,手太阴肺经的母穴就是太渊穴,手太阴肺经的子穴就是尺泽穴,本穴就是经渠穴。每个经络都有子穴、母穴,阴经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就是金水木火土。(如有错漏,属于本人理解问题,与老师无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